六、入世(2/2)
所以,真正肯放低身段,努力官场和努力与平民交往的,也只有峨嵋武当等寥寥几个门派而已。其他门派不是激进的实行“违我意者杀”的原则,以暴力实现目标;就是等待与官府和平民交往有了发展之后,再由人引介,拓展行动。
峨嵋与武当,历经几千年发展壮大,隐隐成为中原武林的支柱,许多门派都愿听其号令。在这次行动中,这两大门派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发挥了不可忽略的重大作用。
但是这两大门派也实在是苦不堪言。原以为江湖险恶,人心叵测,已经让人步步心惊,谁知官场,才知道江湖如同幼稚园,实在单纯得很。
好容易官场,就被文字狱“清洗”了好几个人出局;后来又有人因为压力太大,不肯出卖朋友,“以人血染红顶戴”而挂冠回山。剩下的人都以近乎悲壮的心态在坚持着,人生观、价值观,都受到近乎毁灭般的打击。
吏治清明时,却线报成风,人人自危,一不小心就丢了脑袋,被污骂名,家族蒙羞,死不瞑目,他人则踩着牺牲者的脑袋往上爬。腐败横行处,不同流合污,就不能官场……
官场斗争中,人人但求明哲保身,毫无道义可言,正直之人、刚毅之士,通常都是被打压、被排挤、被诬蔑、被牺牲的一群。这实在是讲血性,讲义气的江湖人的致命伤。这些近乎惨烈的政治斗争让江湖人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即使是少林这宁肯舍身饲虎、先入地狱的修心门派,也甚至有弟子在佛祖象前痛哭失声,高声忏悔,然后自尽以求解脱的惨剧发生。
个中辛苦艰难,实在不是文字能够记叙。
还要不要用这种方式拯救世人?还有没有必要以牺牲如此多武林人,甚至颠覆武林人原有观念和道德的方式来尝试可能根本无效的“延缓浩劫”?众人都有些迟疑,有些动摇。如果不是两派掌门坚持着,可能这次声势浩大的行动就要无疾而终了。
此时,武当一名长老放弃了以才智官场的想法,凭自身武功自荐丞相府,当然得到了丞相的大力赏识,很快顺利通过了丞相的考察,推荐给喜好武功和养生之术的康熙皇帝作了贴身侍卫。
那名长老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竟然使得皇帝龙颜大悦,对其信任有加,甚至听任他的推荐,越级擢升了几位同在官场的武林弟子。
这不可不谓是武林自实施救世计划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整个武林都欢欣鼓舞,斗志昂扬,似乎前面已是一马平川了。
而武当此时的地位和威望,也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这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事,如同烧红的铁器忽然落进了冰水之中,让满怀希望、跃跃欲试的武林人心整个凉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