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夜遇怪人(2/4)
第三子乃是嘲风,它平生喜好冒险,但它本身却是一个灾难的集合体,传闻俗世之中有何地震、天灾、水灾都是嘲风的力量。
第四子蒲牢,它的身形似是一条盘曲着的龙,嗓子极大,即爱鸣又好吼,不知道的人以为它是穷凶极恶之徒,而实际上只是因为它胆小。
据说蒲牢常年居住在海边,却尤其害怕海中的庞然海兽,每当有庞然大物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妄想以此赶走海兽。但俗人却不知此故,都以为它爱鸣好吼,并根据它的这一特性,把它的形状铸为钟纽,“凡钟欲令声大音”,令其音响响彻云霄,且“专声独远”。
龙之第五子,狻猊,形似狮子,它相貌彪悍,但平生喜静不喜动,总是喜欢静静的坐着,又极喜欢烟火,故凡有烟火之地,便极易见到它。
第六子霸下,它虽是龙之子,但身形却似龟,平生力大无穷,据说它在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被某名天神收服了它,并为天神所用,在天神的指挥下推山挖沟,疏遍河道,倒也为人间作了一件大好事。
第七子狴犴,身形极像虎,走起路来也像老虎一般,虎虎生威。传说它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人间衙门根据它这一特性,把它装饰在狱门上,匐伏于官衙的大堂两侧,对作奸犯科之人极有震慑力。是以我们平时在官衙门口所看到的虎头,实则并不是真正的虎,而是狴犴。
第八子负屃,身形似龙,头却似狮,是龙子之中另一位好风雅的龙子,它平生好文,专爱书法。
第九子螭吻,它生得龙首鱼身,螭吻属水,故能喷浪降雨,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相传人间古代有一君王,当时人间发生严重旱灾,有一大臣建议说:海中有鱼。尾部似鸱,能喷浪降雨,不防将其请来,能缓解人间旱灾。
后来螭吻助君王缓解人间旱灾之后,这一帝王却生了私心,想要把它留在自己的之内,但螭吻并不同意。它本是海中之物。自然要回归海里,最终帝王无法,只得刻了一个螭吻的雕像。把它塑于殿上,以保佑大殿免生火灾。
这九子本来都是在仙界,从不下凡,但它们却留一了缕神魂在了人间。这儿也是有一段典故的。
据说上古混沌时期,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野,玉帝令他身前一名大神下凡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其仙剑法令,号令四海龙王以辅助他。
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故此派出他的九个儿子。龙之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这大神征战多年,终于平定了天下,当他们功德圆满想要返回天庭复命时,这人间帝王却是痴心妄想,欲把这九子留在自己的身边,安邦定国。
九子是神兽,见此当然不同意,而脾气不好的几子更是大发雷庭,呼风唤雨,于是这帝王借修葺人间为名,把那大神的仙剑法令抢了过来,欲号召这九子留在人间。
可是到了最后,这仙剑法令均无法留住九子,帝王见此,又想了一计谋。
他对九子中的霸下道:“传闻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便放你们走。”
霸下一看,那只不过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于是便犹豫的答应了,但它驮上之后,用尽法力也无法前行半步。
原来这神功圣德碑乃是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的功德之用,又有数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八子见霸下被压在神功圣德碑下无法动弹,均不忍离去,于是便与帝王相商,留下一缕神魂在人间。
但是这一缕神魂却正能化作九个雕塑,九子更是发誓永不现真身,帝王无法,到最后也只能遵循了他的诺言主,让九子各司一职,镇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