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回到家乡(2/2)
陈水生不相信这些,人吃五谷杂粮,生病在所难免,轮流生病,纯属巧合,再说水根那不是天灾,是人祸。他也觉得,父亲不是哮喘,顶多是气管炎,催促父亲去乡医院再看看。
去乡卫生院看病,人家不让赊账。陈水生的退伍费,母亲只留下三块钱,弟弟妹妹还在上学,这三块钱,是弟弟妹妹下周生活费。
家里有一头小猪,只有七八十斤,还远未到出栏时间,两只下蛋母鸡,是全家吃盐的保障,口粮也只能保证全家人温饱,除此之外,能卖都已卖光。
母亲咬咬牙,再去借钱。欠钱滋味不好受,父亲坚决不同意,先挺着吧,还死不了。这过的啥日子?母亲再次露出绝望。
复员回来,心里已千疮百孔,看着家里的景象,陈水生也恨不得去跳黄河。
跳河绝不是去寻死,也不是想洗清什么,是想赶紧让自己清醒一下,父亲的病不能再拖,没时间再失落和郁闷,必须赶紧干点什么了。
可又能干什么呢?
从河堤上回到家里,从抽屉里拿出爷爷留下的“宝贝”,黄铜做的汗烟袋锅,陈水生吧嗒吧嗒抽了三锅,才下定决心去水洼里捉些鱼,看能不能去城里换些钱回来。
村东南面,是一片水洼。水洼是村里人的叫法,其实水洼不小,足有上千亩。
据没有考证过的传说,这是百年前黄河改道时冲出的洼地,但黄河最终还是选择北面五里地方,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后来黄河水几次漫过河堤,冲刷着洼地,才形成现在模样,沟沟壑壑,荒草丛生。每次发洪水,村里人都像死过一次。洪水过后,人们又坚强着回到村里,这片地势较高的地方,继续繁衍生存。
解放后,对黄河重新进行治理,从此河水再没漫过大堤,水洼也就保留着原来形状。
水洼有鱼,也有泥鳅和黄鳝。由于很少受到打扰,它们悠闲地生长,也肆无忌惮地繁殖。几年前,村里组织捕捞,以集体名义去城里卖,差点被抓走,乡里也派人来,批评陈家庄投机倒把。
现在政策允许了,却没人再想着去卖鱼。究其原因,可能是去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们心思全在田里,在庄户人家眼里,种地打粮,填饱肚皮才是根本。
也或许因为水多,不光是陈家庄,附近像这样的水洼比比皆是,有水就有鱼,太过寻常物件,若拿到街上去卖,好像是一件很傻的事。
不逼得没办法,陈水生也不会想着去城里去卖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