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年》日常 更新到23年2月 第174

第59章

“这块表哪儿来的?”他手里拿着一块老式的海鸥表。

佟西言没怎么想:“捡的。”

“哪儿捡的?”

“好久了,”佟西言说,“好像是我高中的时候吧,有一天我骑自行车去找同学复习,有个人,好大劲儿撞我,连人带车都给我撞飞了,天没大亮,他走的时候我才发现雪地里有这块表。后来我在那儿守过几天,没遇到他,我就只好先收着,一收给收忘了,您看看盒子底下是不是还有十块钱,也是他的。”

刑墨雷盯着他看。

佟西言忐忑起来,问:“怎么了?”

“没怎么,”老家伙把表往自己手腕上戴,“我父亲死前送了我一块表,二十年前不小心让我弄丢了。”

佟西言瞪大了眼睛,还没说话,便被扑倒堵住了嘴巴。

梁悦一直到临近午夜才恢复体力,人一舒服他便要造/反了,从楼梯间里拖了一堆烟花出来。

城区里烟花不好找了,每年家长都做贼似地偷偷摸摸跑很远乡下去给他买。大大小小各种样子,有拿在手里会旋转的,有喷出来像喷泉的,有甩着玩儿的,花样多到再老成的小孩都抵挡不了诱惑。

每年到这个时候,小区里几个孩子便都眼巴巴等着他们的小悦哥哥,梁家的院子里一开始有光亮,他们便要哥哥哥哥的叫着跑来凑热闹。

即使有小雨也不影响这份快乐。

家长立在屋檐下,看着嘴角含笑的小少爷,一年一年,他比烟花璀璨耀眼。

日常48(架空篇)

在这之前,他们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民营医院在讯息获得方面往往落后于公立医院,省厅的内部文件有许多都不会传达到他们手上,仿佛一家营利性质的医院便完全谈不上什么社会责任。但恩慈多年以来毕竟参照公立医院的运营模式经营,他们的老院长还在世的时候,一直在最大限度的让医院实现公益性,淡化盈利,积极地为市民能够得到公平的高效率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努力。他建立的企业文化影响着医院上下两千来号员工的思想,使他们有一种类似英雄主义的奉献精神,对职业本身也充满了使命感,这种观念在医院中层以上干部中尤其体现。

他们得不到第一手消息,但随着疫情的扩散,领导层逐渐意识到了严重性。小年之前,院部在全院范围召开了一次冬春季传染性疾病防护知识培训,并将全院一次性防护用品进行了清点与补充。

两天后,新闻播报曾在SARS期间挂帅的院士去了疫区中心。同日,院长办公室会议上,梁院长决定立即成立防控小组,并召集医院各科室负责人详细部署传染病防控工作,以书面形式对全体员工包括保洁人员再一次进行了疾病相关知识的培训。

接到书记打来的电话时,梁悦其实没有睡熟,他得了流感,一直在发烧。

凌晨两点,老书记在电话里叫他小悦,同他几年前来参加他父亲的葬礼时一样语气沉重,不知是怎样的操心:“我记得你父亲那时说过,他的隔离病区是按照国际标准建造的。现在情况紧急,市区里除了市传染病医院,其他医院均无专门应对类似非典之类呼吸道传染病的隔离病房,我现在要求你立刻启用你医院里这个隔离病区,准备接收病人。”

梁悦说:“我等您这个命令好几天了。”

老书记问:“蒋师傅在吗?”

梁悦手里的电话被拿了过去。

“喂。”老家伙很淡定。

老书记反倒停顿了片刻,叫不出口一个合适的称呼,他便直接说了:“SARS之后,你花了六千多万造这个隔离病区,防的就是有今天。既然如此,那就做好准备打一场恶仗。”

梁悦仰头看大人,只见他神色沉静:“知道了。”

佟西言接到上司电话后马上赶往医院,与他同行的还有他的爱人医院大外科主任刑墨雷。医院的隔离病区是一幢五层高的大楼,每层都是相应的传染病专科,并且有特设的门诊、候诊室、药房、检验室与影像室等,相当于一个小型医院。因为市内本来就有传染病专科医院,所以这幢隔离病区的价值平时并不能充分体现,其中二楼还借给了耳鼻喉科使用。

大楼的顶层设立了二十六个负压病房,三十九张负压病床和一间负压手术室,也就是说它有条件收治相应数目的确诊病例。佟西言到场后立即联系了医教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他们要尽最快速度准备好一个完整的病区,有设备、有医生、有护士。任务艰巨。大楼的三楼是感染科,流感高发期,门诊发热病人明显增多,他们也收治了一些重症的流感患者,因为暂时拿不到新型病毒核酸试剂盒,所以只能将疑似病人暂时隔离,这批病人是首先要安排到负压病房的,天亮之后,其他医院还会有病人分流过来。

佟西言去过SARS病房,又去过甲流病房,因此有些经验在。负压病房一旦启用,几乎每个科室都要抽调医生护士进驻,病房撤销之前不得离开病区。名单是早就拟好的,也都进行过培训,护理部主任连夜前来组织工作,很快这些人员便都到位。众人协力布置负压病房内所需物资。

早已集中起来的防护物资全部供应负压病房,还需备用呼吸机、麻醉机等设备,信息系统、病房医嘱处理系统等等也必须马上跟进,后勤信息科科长也很快赶到。

众志成城,不能缺了主心骨,梁悦过来了。

前半夜他吃了退烧药,效果并不明显,他家里阿姨堵门不让他出来,哭着骂大人没有轻重,但他还是出来了。

佟西言正和感染科主任徐从谏一道部署工作,知道他流感未愈,他有些着急:“你现在更需要休息。”

梁悦摇头,问:“负压净化装置都调试过了吗?这是最重要的。”

“上月调试过,两套送风四套排风都没有问题,两次空气细菌培养结果都达标,完全可以投入使用。”

“空调的温度呢?”

“目前适宜。”

“市里打算天亮就把一例确诊病人先送过来,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案以前,所有治疗都先听从徐主任的意见。徐主任这段时间就先不要回家了。”

徐从谏说:“您放心。”

梁悦点点头,隔着口罩对大伙说道:“我现在是传染源,待越久对你们越不利。我少说几句。抱歉让大家在民营医院工作却仍必须担起同公立医院那些编制内的员工一样的责任。但不管在哪里工作,首先大家都是有执业证书的医务工作者,有救死扶伤的使命。病人需要我们,社会需要我们,在疾病状况未明的情况下,你们能在第一时间主动请缨,不为前途不顾自身安危到隔离病房来工作,这让我非常感动,院部决定在原来的待遇基础上另外发放大家每日八百至一千的补贴,同时优先保证物资供应,尽最大能力保护你们的安全。我也很感谢你们的家属能够理解支持医院的工作,家里有任何困难他们都可以直接打我的电话。”

他似乎想给所有人鞠个躬,站起来却连站都站不稳,身上全是汗,旁人赶紧扶他,被他推开了:“别靠我太近。”

他家里大人一来便去巡视。

需要有更便捷的隔离通道,更醒目的标识引导发热病人入院后直接前往发热门诊。宋文渊正在指导后勤清理路面,向他汇报了目前的物资储备情况,说已经提前联系了材料厂家跟医药公司那边,在政府统一征用之前,尽可能的多储备。

员工的福利与劳动安全老院长一直非常重视,民营医院,编制不能带给员工的安全感必须有其他方面弥补。

刑墨雷在下楼时遇到了他,他认为疫情不会很快过去。春节期间手术病人不多,加上瘟疫一闹,择期手术开放延期不说,外科住院病人也会相应减少,他决定暂时将肝胆与普外合并,空出一个病区的位置,将二楼的耳鼻喉科搬回住院大楼。这样便可清空整幢隔离病区,将二至五层全部改为新型肺炎病毒隔离病房,五楼是确诊和重症病人,二到四楼留给疑似和轻症病人。

外科一向是他说了算,打电话给三个科室的主任,他们都表示配合医院安排。

“马上过来,”他皱着眉头催促他们,“妥善安排工作,今天就搬。”

“除了耳鼻喉,这楼里的肝炎病人、肺结核病人,都要搬走,结核病人还需要另外配置X光室,”他递给老领导一支烟。“医院里的事你不用管,你帮帮孩子吧。”

提到他家里的小孩,他不免嫌弃:“怎么在养的,又让他发烧了。”

他的老领导捏着鼻根:“三天了,前四十八个小时布洛芬几乎没有效果,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