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军校教官,有几个没入伍的,他要是恢复军职,那就更危险了。”纪轻舟本想说的是解予安的性格就不适合此时的官场。
但骆明煊作为这个时代的人, 多半也难以理解他的顾虑, 便没有提起。
“如此说来, 你的担忧也有些道理, ”骆明煊只当他是担心战场之危险, 并未太放在心上,“所以你们压根就不是因为感情问题闹离婚啊……”
他说起这话来,听似明悟,隐隐却夹着些许本人也未察觉的失落之意。
“聊不拢,也算是有点感情问题存在吧。”
纪轻舟轻咋了下舌,也不想多谈此事,就合上笔记本,后靠椅背,指尖灵活地转着自来水笔,看向他问:“你去周边城市探查的市场情况如何?”
“哦对了,差点忘了这正事!”骆明煊很快调整了情绪,坐直身体,眼睛睁得圆溜溜地认真讲述道:
“这周边的城市我去转了一转,就洋服生意而言,我觉得杭州那边的市场更为包容些。
“不知你可有听说过,杭州泗水路那边新建的商品陈列馆,那叫一个气派,楼上楼下一百二十余间店面,如今虽还未正式开幕,但已招了不少商户入驻。
“丝绸织物、茶叶火腿、藤器竹椅、金银首饰、化妆日用、鞋帽服饰,所有商品一概陈列馆内,任由顾客挑选。我在那走马观花地逛一圈都得花上几小时,你想想那商业场该有多大。”
“那地方还附设有劝工场,我也去探查了一番,同样是上下两层,约莫二十来间商店,月租三元到二十元不等,对比上海之百货公司,倒也不算贵的。
“不过在那开店,听闻管得挺严,条条框框规章制度有许多,且只准售国货,而不许售洋货,倘若被发现卖洋货,被举报了,那是要罚款的。”
洋洋洒洒地说了一通,骆明煊最后总结:“那二层楼的商业场在杭城内属实罕见,还未正式开业已是游客众多,你的世纪牌时装开到那商业场去,定然受欢迎。
“届时呢,我们只需雇个经理,再雇上两个店员,其余事项自有馆内人员帮忙管理。我只担心一点,就是咱们这衣服做的是洋装,不知能否通过那馆长评判的国货标准。”
纪轻舟听得还挺津津有味,闻言漫不经心地开口:“怎么不是国货?由国人设计,国人制作,连面料都是由百年老店泰明祥提供,总不能因为它是新式服装,就说是舶来洋货吧?”
“我也觉得是这个道理。”骆明煊很是赞同地点头。
边应声,边到柜子旁拿杯子给自己倒了杯淡茶水,继而拿着玻璃杯坐回椅子上,喝了几口水润润喉道:
“至于苏州和南京嘛,情况差不多,城内有洋服店,也有专门做西服的裁缝,但很是少见。
“我每至一地,便坐到他们那人流最为密集热闹的街头茶馆里,一坐一下午,光看行人的衣着打扮。这两地放眼望去,街上来来往往的绝大多数男女都着传统服饰,穿西装的男子偶尔还能看见几位,却甚少有见穿洋装的女士。
“倘若见到了,那十个里面九个是洋人,还有一个是从上海过去探亲游玩的。”
纪轻舟侧身靠着椅背,指尖敲了敲桌面思索道:“照你这么说,这两地的服装生意不好做?”
“嗯……是也不是。”骆明煊沉吟着开口:“苏州呢,我确实不太推荐,离上海太近了,凡是思想进步的年轻人,多数都来了上海闯荡,留在那的父老们则视上海为洪水猛兽,在他们眼里,这地方就好似一口大染缸,年轻人一旦来了这儿,必定会学坏!
“你的店放到那,大家兴许也会觉得新奇,但多半是没人买的。”
“至于南京,我觉得可以一试,虽然街上少见有女子穿着洋服,但那些名媛闺秀、权贵太太们本就不常上街,人家有自己的社交场。诸如花园茶会、饭店宴会厅、西餐馆、赛马场之类的场合,去这等地方社交,不得需要一身时髦衣裳吗?
“还有那些思想进步的女学生、女教师们,平日都待在学校里,自也不常见,偶尔却会相约去郊个游,赴个诗会,也需要一套体面的裙子吧?
“正因此时还未有做这样生意的,你的店开过去才更容易打出名声来。我可专门找人打听过了,那边的太太小姐们,有些都已开始穿上你世纪牌的衣服了。这不正说明你的衣服在那是极有市场的吗?”
这一点,纪轻舟倒是从客人口中了解过一些,对此认同地点了点头:“那据你观察,倘若要在南京开店,选在哪比较好呢?”
骆明煊早有准备地嘿嘿一笑:“这你不必操心,我都已看好一家店面了,在南京最繁华之地,秦淮河一带的顾楼街,位于武定桥口位置,恰有家商铺出租,那铺子就挺好。
“我说的‘好’可不仅仅是地段位置,那一片虽商贸繁华,人流众多,但街边铺子依旧是那种老式的,低矮的房子,没有橱窗给你展示衣服,不怎合适。
“而我看好的那家商铺则是套中西合璧式的小洋房,当然并非你现在所住这般的洋房,却也有玻璃门和一扇橱窗,相比起其他铺子已算是干净清爽,白漆的墙面,铺着整洁的木地板,好好布置一番定也漂亮。
“总而言之,南京那边眼下虽是连一条宽阔平坦的大马路也没有,但我认为那地方将来定然会越来越繁华,我们提前下注,绝对不亏!”
见他说得煞有介事,笃定万分,纪轻舟不由好奇地挑了下眉:“你这是哪来的直觉?”
“这个么……”骆明煊摸了摸下巴,故弄玄虚道:“很难解释,此乃我商业嗅觉,只可意会,不可言谈,就看你信不信吧。”
纪轻舟轻哼了声,心忖这小子肯定还藏了什么缘由没说出来。
不过他倒是知晓对方判断没错,南京真正的黄金发展期便在二三十年代,趁着如今这座城市还未正式开始转型,提前下注将来多半不会后悔。
“那你觉得应该选在哪开第一家分店?”他随即问道。
“都行,非要选的话,可以先去南京。”
骆明煊显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闻言就竖起了两根手指道:“原因两点。其一,我看好的那家商铺,已经同房东谈过,请他帮我留一留,但毕竟未付定金,人家未必会帮我留太久,我们得抓紧时间去看一看。
“其二嘛,我还是对杭州那陈列馆有些顾虑,我们自然知晓自己卖的是国货,就怕有人不分青红皂白的看见洋服就举报,所以我觉得可以先在其他城市打出名声来的,待将来去了杭州,人家一听我们世纪牌,就知道是鼎有名的国货,便省得闹出什么误会来。”
纪轻舟不由鼓了鼓掌:“考虑周全啊,不愧是泰明祥的少东家!”
“诶,承赞承赞,跑得多了,略有长进。”
骆明煊嘴上这么谦虚地应承,脸上却笑开了花,忙问:“那么你看几时能抽个时间去看看铺子?”
纪轻舟思索着自己的工作安排,回道:“月底之前都没空,七月初,应当能抽出两三天。”
“那便一号,我们一同过去,如何?”骆明煊眼睛发亮地注视他问。
“一号啊……”
“怎么,不行吗?”
“行啊。”纪轻舟只是突然想到解予安月初也要去南京,但他买的是三十号的火车票。
即是说,自己要去的话,就只比他晚了一天。
“那便这么定了,我去买火车票。”骆明煊闻言就拍了下大腿,当场决定下来。
纪轻舟微扬起唇角点了点头,正欲翻开笔记本在工作日程上添上一项计划,忽而想起道:“对了,记得给小祝也买一张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