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佟诺儿尚记得初遇江澄可时的那段对话,她那时称颂桃之夭夭的诗句,可她却从不曾真的爱过灼灼其华的桃花,也更不曾想去做那宜室宜家的女子。
隔壁的张虎跃身翻上了屋脊,空望着辽远的天空,破天戟握在手中。他手上生了茧,胸口结了疤,可他还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成长为萧安澈的模样。
太子梁维勉提着酒菜而来,朝房脊上大喊:“哥,下来喝酒啊。”
张虎沉重的思绪被打断,朝梁维勉挤眉弄眼,“嘘,小心传到你父皇和周先生耳朵里,咱俩又得挨骂!”
秋雁声走入紫禁城遗址旁的祠堂,将最烈的酒酹在顾月灵前。转身却见一群少女挽着手进来,将几枝寒梅供在屠公公和陈氏的牌位前。
秋雁声好奇道:“你们是?”
少女们都认得眼前的征北将军,对他屈身行礼,“我等都曾是宫中侍女,如今新皇登基,裁剪用度,从此再不需要那么多人侍奉,便将我等放了出来,赏了银量,自行婚配。”
秋雁声微微点头,对着顾月和韩蔚的灵位发问,“瑶镜、韩先生,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崭新天地人间,你们看到了吗?”
梁晔华高坐在龙椅上,手中握着印着齐王印的奏折,那奏折里没有半个字,但两株金黄饱满的稻穗却被夹在其中。
周晗之和冯绥芸并肩走入大殿,梁晔华回过身来,“耀德,芸儿,你们回来了。”却不慎弄掉了手中的稻穗。
周晗之俯身拾起,双手托还到梁晔华手中,“又是丰年啊,世间无饥馁,实乃大幸。”
冯绥芸回首轻唤,江泽珩穿着稍显宽大的朝服,迈着青涩的四方步走进来朝见梁晔华。
梁晔华将河西侯的绶印交在他手中,“这是你叔父的功勋,愿你也能传承他的品行。”
江泽珩感受着侯爵印的沉重,叩下头去,“臣恭谢陛下隆恩。”
冯绥芸和周晗之俱是潸然泪下,江慕远本该富贵隽逸的人生,如今都化作了这枚沉甸甸的绶印。
窗外冬日的天空晴朗无瑕,黄河凝了冰霜,昔日沛郡的缺口早已被补上,长江奔涌如常,七座长桥修起连通荆州两岸。运河之上,南北物资交流不息,益州西境,滇国与大梁的商贸往来不止。九州学子同诵经典,四海游侠皆秉良弓。江南的水稻早已完成了最后一批收割,青州兖州农田中新播种下的小麦种子却仍在沉睡,等待着春天的破土而生。
天下太平,国祚安康。
(正文完)
撒花??!记录我在豆瓣读完的第一本书!
哇太荣幸了!下本写个《诺儿升职记》如何?(哈哈哈哈绝对不会) 总之非常非常感谢靠老师的阅读??♀?感谢靠老师所有的支持和建议??
看完啦!!!!再次称赞作者的文笔和文字里的古韵!太喜欢芸妹妹这个角色了,每个举止每句话都有超越性别的将军风范!催促快快开新文,筠老师别累着,但也别闲着hhh
谢谢人参老师!!!老师也加油??
也是我在豆瓣读完的第一本书??
何其荣幸!向读者鞠躬??
番外 十九年后(上)
我是梁维熙,是父皇和母后的长女,是当朝最为高贵的恬怡公主。从我这封号就不难看出,父皇对我别无他求,只希望我能平安喜乐。
我的人生也确实如他所愿,我自幼在宫中是千娇百宠,什么都是最好的,就连我的夫君也是京城少女无不动心的小王爷萧怀渺。
为什么叫他小王爷?因为他是齐王和淮安侯的独子,也是颍川侯和汝南侯的唯一养子,他一个人顶着父辈们的四个爵位,除了我的长兄,整个燕京城恐怕都再难找出比他更尊贵的公子。
为此我也有个烦恼,我的姑母和妹妹们出嫁都可用“下嫁”字样,我那年出阁,虽也极尽奢华,可父皇却怎么也不许我讲“下嫁”。
不过说起来,我这夫君虽然身世显赫,可却并非一帆风顺。他父母归隐时,他尚在襁褓,时至今日他都不知父母的音容相貌。而他那对养父母,更是令人闻风丧胆。他的养父周丞相,脸上一道疤,着实可怖,朝中官员想与他亲近,都被他拒之门外。而他养母,当今镇国大将军冯将军,更是威武,三军将士无不怕她。
据我夫君说,他这对养父母,在家中都不许他喊他们爹娘,因此,他自幼只管养父叫“先生”,管养母叫“师父”。
不过我夫君也说,他养父母也没有外界说得那么可怕,他幼时害怕打雷,周先生就整夜搂着他睡。后来他顽皮喜欢爬高,有一次从矮墙上摔了下来,冯将军也没有责骂他,只是让他在后院的江将军坟前跪了两个时辰。
“依你这么说,倒是周丞相照顾你更多?”我笑问道。
夫君点点头,“先生曾有个幼弟,想来他自少年时就会照顾人。师父是家中的独女,也行军打仗惯了,她不是个心思细腻的人。不过先生和师父,对我都很好。”
这事我知道,虽然周丞相和冯将军对朝政军武都比较严苛,可对我夫君、对我和父皇都是非常温柔的,但算起来,最能牵动他们情肠的,还是江将军。
那个早逝的江将军,名唤江慕远,是我夫君的舅舅,也是周先生和冯将军解不开的心结。我小时候,也曾听说过他们三人的往事,确实凄婉壮阔。有时我很难想象,周先生和冯将军还曾有过那么意气风发、轰轰烈烈的过往。因为他们传授给我夫君的,大多都是些小巧的心思。
譬如周先生教了他许多诗书,教他吟诗作对,却不教他治国之道。再比如冯将军,那一身好武艺,却只教他骑马狩猎,从不给他讲两军对弈的兵法。
我夫君为此和他养父养母争论过许多次,周先生板起脸来不说话,冯将军也只是说等他长大了就会明白。我是搞不清楚其中的隐情,我问父皇,父皇也只是说他们说得对。据我夫君猜测,这可能和他的亲生父母有关。
宫中秘闻,我夫君的生父,当朝大司马大将军萧将军曾和我父皇有过激烈的争执,这也就是他后来归隐田园的因由。这事我是不大相信的,毕竟父皇对我夫君多有怜爱,自我们还年幼时就常常宣他入宫。后来我夫君渐渐长大,长成少年模样,我父皇时常一不留心就唤他做“子清”。
我当时还不知道这是何意,便跑去问我姑母嘉宁长公主。
姑母怀中揽着淑懿郡主,那是她和姑父章将军的小女儿,笑对我道:“子清就是齐王啊,你怎么连你公爹的表字也不知?”
我这才明白,原来“子清”就是萧将军,父皇这是想念他的结拜兄弟了。
“思远他,长得很像他父亲吗?”我不禁问道。
姑母追思起少年事,目光中顿时生出几分惆怅,她点头,却又摇头,“思远和子清哥好像确实是一般高,眉眼也是极相似的,可是,我总觉得,他通身的气韵更像是可姐姐。”
姑母所说的可姐姐,自然是我那素未谋面的婆母,淮安侯、翊明郡主江夫人了。
“听说江夫人是位大美人呢。”我想起父皇说过的话,不禁对夫君的生母多了几分向往。
姑母抬头看天,“确实,但我觉得冯将军也很美呢。”
这话像是击中了我,我从未想过把冯将军和“美人”二字联系在一起。她太威严了,人前人后都不会笑的那种。
姑母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笑眯眯道:“你太年轻了,没见过冯将军红袍策马的英姿,也没见过可姐姐穿过麦浪的模样,真真都是神女临凡。说起来我也着实得感激她们,若非她们,天下女子怎能封官进爵?我的女儿也不可能得封郡主。”
姑母的长子徐延日后会继承姑父的爵位,而姑母的两个女儿都得封了郡主,这在前朝是亲王之女才能享受的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