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权力,分手后走上仕途巅峰!

第83章(2/30)

委主任纪文军和组织部长任达才组成。

基本框架由原来的书记办公会扩大延伸而来。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前酝酿和研究主要事项,为县委重大决策统一思想、做好铺垫。

五人小组研究讨论的内容里,一个重要事项,就是人事任免方案。

毕竟很多事都要通过人来进行。没有合适的人,好的决策也会走样,甚至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被消减弱化,达不到决策的目的。

县里涉及重要岗位、关键位子的人事调整,在上县委常委会之前,一般都要经过五人小组研究,形成初步意向后交由县委组织部考察,再履行相关程序。

由于五人小组占据了十一名县委常委中的五席,而且都是重量级人物,因此五人小组会上明确的事项,一般在县委常委会都会顺利通过。

五人小组因此成了县里人事决策的风向标。县里要提拔什么人、提拔哪些岗位,五人小组的意见至关重要。

这五个人的决定,意味着可以影响很多人的仕途和命运。

当然在人事问题上绝大多数时候都由她这个县委书记主导,但出于权力平衡的需要,她一般也会给其他四人一定的提名权。

在五人小组会上,只有在其他四人形成2:2的投票对峙时,黄展妍的一票才能起决定性作用。

而如果是3:1,即使黄展妍投票少数派,也无法改变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这就是黄展妍做为县委书记的无奈处。

在这四位常委里面,纪委书记兼监委主任纪文军是外来派,比较坚持原则,与黄展妍很容易形成配合。

副书记孔兴业和组织部长安达才是本土派,两人经常结成联盟,在本土干部中树大根深,是一方势力的代表。

关键是县长王文清,虽然也是外派干部,但已经在正阳工作了三年,在某种程度上,与本土派的交融颇深。

尤其是,在政府层面,王文清一直一手遮天,不容他人插手。

凡是涉及到他的势力范围,往往能和本土派团结起来,这样就会形成多数派。

这对于黄展妍推行她的决策,无形中形成某种掣肘。虽然王文清不敢明目张胆与她作对,但她也不得不有所顾忌。

就拿这次黄展妍破格提拔关之峰这件事来说,出于谨慎,黄展妍就事先做了王文清的工作。

可能是王文清考虑到,县委办主任本来就是县委书记的大管家,换掉在这个位置上一直很出色的雷子明,对他这个县长没有任何影响。或许,这个不见经传的职场小白关之峰,还会削弱县委办的作用。

所以,王文清从大局考虑,爽快的答应了黄展妍,同意在五人小组及常委会上打头炮,支持县委书记的提议。

这才有了常委会上大家的一致响应。

◇ 第84章

黄展妍知道,在这个问题上,常委们都算清了一笔账。

县委办历来是县委书记的一亩三分地,任何势力都无法染指。

县委办主任这个位置,除非县委书记同意,否则任何人都甭想惦记。

加上县长又率先发言支持,这等于发了一个明确信号。

凡是反对的,不仅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会因此与县委书记和县长同时为敌。

那简直就是在正阳县官场里找死呢。

所以,不明真相的人,会以为在关之峰提拔这件事情上,是黄展妍武断专横。

其实,这背后无不是大家睿智的妥协和通达的人情。

黄展妍在这件事情上,也算欠了王文清和常委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