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玄

第70章 开个好头,众望所归(3/3)

尾端装有蹲。其主要技法有劈、盖、截、拦、撩、

冲、带、挑等。丈八架:架的一种。长一丈八尺,故名。

1、护手架长六尺。架头为半圆形,上面有八个铁钉般长刺。

Z、枣阳架全长七尺。柄上六尺。架头为圆形如枣的铁锤,上面密布六排铁

三钉。柄尾有棱形铁蹲。

3、狼牙架尾部有蹲。

矛也又叫架,又分为马架和步架,兴起于汉末,估计那些3国名将绝大部分都

是一手持架、一手持短刀作战的。南北朝是架的鼎盛时期,因为此时中原骑战鼎

盛,而身披两档销的重装骑兵正是以架和弓箭为主力武器。步架的使用较简单,因

为步兵偏重的是配合,步架只是步兵小组武器序列中的一种罢了,用途在于较安全

的刺倒敌人,掩护短刀手作战。因此对持步架者的要求是身高力大,武艺是否高

强,并非考察的关键。马架的使用较复杂,因为架不同于欧式长矛,后者单手持用

只用于冲锋,前者则双手持用既冲锋又近战。当骑兵冲入敌阵后会展开冲荡,此时

攻防的方向和范围都远多于步兵,而且是在奔驰颠簸的马背上,加之架长达4米

的惯性,毫无疑问,不经过一定的严格训练很容易破绽百出。

汉末三国时代,骑兵普遍使用马戟和马稍。稍又写作架,《释兵》说:“矛长

丈八尺曰稍,马上所持,言其稍稍便杀也”。汉尺丈八,约合四米多,恐怕无法使

用,就现在现的古物研究,估计稍应该在二点五到三米左右,其中稍头约八分

米,应该是相当沉重的。在战车时代,车兵所使用的矛应该会达到四米多,一般认

为武器不应该过身高的三倍,否则不但难以使用,反而会危害到自身,因此过

五米的矛是不存在的。

架不一定是单头的,《三国志》中就有记载,公孙珊所用的,“两头施

刃”。后世亦有某些将领使用类似武器。下图稍(第一个)就是架,影视和文艺作

品中的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和史实不符。

唐代以后矛多称枪,宋代是枪的黄金时代,种类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许

是对骑兵正面突破的依赖降低的缘故,马枪的长度略有缩短,使其更灵活,同时制

作更精良。宋代马枪头部一般都有刺和钩的双重用途,枪后有可插入地的铁徽杆上

还有牛皮编成的提绳,看起来实在很体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