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玄

第17章 第五版九玄风云传 燕王妃(3/8)

朱元璋养孙李景隆假称巡边,路过开封,不由分说就把毫无防备的周王朱橚连同妃嫔儿女统统抓了起来。

朱元璋死了还不到四个月,周王朱橚就被侄儿废为庶人,先是流放云南蒙化,不久又和儿子们一起被囚禁在京城。

到朱元璋周年忌的时候,建文帝打算将另外几位引起自己忌惮的叔父也统统擒拿,湘王朱柏得知消息,与妻子一起在自己的王宫中自焚而死。朱柏也是一位文武全材的亲王,他为大明王朝立下过不少战功,膂力过人,善弓矢刀槊,驰马若飞,还酷爱读书雅好道术,即使出征也要将书随身携带,遇有美景山色还常常徘徊终日。湘王以惨烈的死法,申辩自己并无谋反之意,然而建文帝的削藩之举却再也不能停下。不久,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也先后被“告发有罪”,废为庶人。

也不知道书生们的书都是怎么读的,包括建文帝本人在内,非但没有从汉景帝汉武帝父子两次削藩的历史中得到什么启发,倒是都以为当了皇帝就是天下第一,以天下敌一隅是小事一桩。更没有把朝廷中已无干将的现实看在眼里。更令人不解的是,就在他们认定朱棣才是最大祸患的同时,偏偏又把朱棣留在京中的三个儿子给放走了,而且还一面放,一面认为这是可以麻痹朱棣的聪明做法。殊不知,五位亲王的下场,即使看在弱智的眼里,也足够引起警惕了。

朱棣远比侄皇帝要聪明,一面装疯诈病地哄得建文帝放回了自己的儿子,一面抓紧练兵备武。与此同时他的才干声望也帮了他的大忙,北平官员中的许多人都接到了齐泰黄子澄两人捉拿燕王的密令,而其中的大多数人都第一时间主动向朱棣报信,就连偶尔听到风声的老太婆都不例外。虽然经过建文帝的削藩,此时的朱棣身边已经只剩了八百卫士,他仍然凭借计谋和在北平经营十余年的人气,成功地收服了北平城中的官员及军队。

建文元年(公元1399)七月五日,燕王朱棣宣布起兵“靖难”,讨伐建文帝身边的齐泰黄子澄等人。短短半个月之内,他手中的兵马就增至数万,攻克了通州、怀来、密云、遵化等地。

朱棣初起兵时,方孝儒们并不以为然,仍然专心地忙着复古改制。然而他们没有料到,燕王有如此影响力,又有如此的韬略,竟然将元老大将耿炳文的十余万大军打了个落花流水。

终于着了急的建文帝君臣急于取胜,做出了又一个致命的错误决定:临阵易将,换上“读书通典故”的李景隆为将。然而这位公爵爷是个不折不扣的绣花枕头,很快就会让建文帝吃尽苦头。

李景隆集合了五十万大军,打算轻松搞定朱棣的少少兵马。趁着朱棣出袭大宁的时候,他将所部兵马分成三路,主攻一路由他亲自领头,攻打朱棣的根据地北平。

大宁(今内蒙古宁县),正是前面说过的朱元璋十七子宁王朱权封地。他虽然有雄厚的兵力,但建文帝的削藩之举还没有来得及落实到他那里,他仍然有大量剽悍的部属。朱棣起兵后颇有力量不逮之叹,遂定下计谋,打算先奔袭大宁,夺取宁王之兵。到大宁之后,胆气颇壮的朱棣在郊外埋下伏兵,自己则以请求朱权为自己草谢罪诏为名单骑入城。在城中盘桓数日后,借着朱权出城为自己送行的机会,暗令伏兵出动,将朱权活捉,妃嫔儿女也没能逃过,数万精兵也轻易就成了朱棣的部属。大宁城为之一空。

朱棣冒险去了大宁,北平城里,只剩了朱棣的徐王妃和世子朱高炽留守,精兵也都随朱棣在外,城中只有些老弱之兵。

在多年独挡一面的燕王妃生涯之后,在丈夫自洪武年间就屡次出征、又共同扶持着面对“削藩”恐惧的锤炼之后,徐氏已经完全地成熟。面对兵临城下的强敌,她先是冷静地在宫中指导儿子应变,见情势紧急,她又传命,给所有和自己一样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