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购置厨具(2)
燕思空反而奇道:“这就走了”
封野邪笑道:“怎么,舍不得我”
“可是景山大营还有军务”
“不是,秋快到了,我要进宫给舅母请安,还有送去贺礼。”封野搂着燕思空,撒娇道,“你若不舍得我,我便明日再去。”
“此是正事,快去吧。”燕思空难掩唇角的笑意。
“那你亲我口。”封野轻轻咬了咬嘴唇,满脸的期盼。
燕思空哭笑不得:“你可是还没长大,这般会耍赖。”
“我怎么没长大,你要不要看看”
燕思空笑骂道:“快去。”
封野努了努嘴,抱着燕思空轻轻晃了晃。
燕思空轻咳声,似乎有些迟疑。
封野将那雕琢般的俊颜凑了过来,双瞳眸在发亮。
燕思空奈地摇了摇头,微微倾身,在封野唇上啜了下。
封野大喜,面上略带羞涩,却又春风得意,他贴着燕思空的耳朵,低低说道:“思空,你的嘴唇是甜的。”
燕思空只觉得耳根子烫得仿佛要烧起来,他佯怒道:“别胡说了,还不快走。”
“没胡说,就是甜的。”封野满足地蹭了蹭燕思空的面颊,“秋晚上,我们去赏花灯、放河灯,好不好”
“我不知要被禁足到那时呢,不宜外出。”
“怕什么,我们戴上面具好了。”封野有些兴奋,“我早听闻京师的秋是天下最热闹的,什么好吃好玩儿的都有,大同的秋就趣得多,你怎么都要陪我去看看。”
燕思空笑道:“好吧。”
——
几日之后,对于新编史案的惩处有了结果。
众官劾王生声的几项大罪均被轻描淡写地掠过,只办了他渎职与受贿,想来谢忠仁暗地里使了不少力。王生声被弑夺大学士名号,赶出了内阁,贬去巴蜀,接替因病致仕的重庆知府。巴蜀虽已不是蛮荒之地,但山险水刁,百姓困苦,王生声的仕途可谓日落千丈,比之当初遭他陷害被贬去庆阳的蔡繁还不如。
而主笔刘钊林则被贬为知县,即日就要去同样穷苦偏远的永州赴任。从翰林到知县,看似品级并没有变化,实则是云泥之别,翰林是培养阁臣宰辅的地方,意味着未来可平步青云,位极人臣,而做名知县,辈子不出错,也难有提拔的可能,何况还是匪患猖獗的永州,等于前途尽毁。
涉案的其他四人,则均被罚了半年的俸禄。
刘钊林赴任的那天,很多翰林院的同僚都去为他送行。
他原本是个喜爱言笑的人,经历过此事,已是满目沧桑,仿佛夜间老了十岁。寒苦读三十载,本已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殿堂,却又朝化为乌有,此等人生之巨变,非般心智的人可以坦然面对。
燕思空在人群默默地看着刘钊林,他与刘钊林没有多少私交,此时也不宜有太多情绪。
刘钊林叹息道:“多谢各位,刘某有负乡亲、有负恩师,有负圣上,还牵连了诸位同僚,刘某没有颜面喝送行酒,便当它是赔罪酒吧。”言毕,他眼眶悬泪,饮而尽。
众人唏嘘不已。
刘钊林上路了,众人却感慨不止:“不过字笔误……哎,谁又不曾笔误过呢。”
“可不是啊。”
沈鹤轩沉声道:“新编史原稿已经返回至渊阁,我等需重新校核,有此前车之鉴,相信诸位都会更加细心,以求不再出半字错漏。”
——
厚厚的史卷已经重新摞放在了渊阁的案牍之上,沈鹤轩回到室内,第件事就是找到了第九卷 ,翻到了引起此番风浪的那页。
尽管所有人都已经看过翻印的新编史,但翻印之作,用的是刻本,字体、字迹几乎看不出原貌,原稿的细节自然也全部缺失。因此,所有人都围了过来,想亲眼瞧瞧那要命的两个字。
果然,昭武二字被错写成了武昭。
屋内响起片叹息之声。
沈鹤轩仔细盯着那两个字,却皱起了眉,燕思空站在旁,漆黑的瞳眸将沈鹤轩的每丝表情都收进眼。
那天,他们重新分配了任务,开始新轮的校核。
黄昏时分,同僚陆续返家了,沈鹤轩却叫住了燕思空。
“沈兄,不知有何指教”
“我有事,想与你商议。”
“哦”燕思空副好奇的模样。
沈鹤轩拿着原稿第九卷 ,走了过来,放在燕思空的案上。
“这是那页错漏的。”
“正是。”沈鹤轩指着“武昭”二字,“你可觉得这二字有些……违和”
燕思空皱眉看了会儿:“似乎……说不上来,沈兄可是看出了什么”
“我有两点疑惑。”沈鹤轩道,“是这行的留白较之其他更少,每人书写都有自己的习惯,有的喜爱将卷页充满,字迹往往顶着边线,有的则爱留有余地,显得落落大方,这武昭二字的间距,和昭字后面的留白,都与刘兄之前的书写不大样。”
内容转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