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纲目

第220章(2/4)

二枚,水同煎。

上四方伏龙肝例,盖燥可去湿也。前二方去湿热,后二方去寒湿。按伏龙肝为止血之圣药,先贤治崩,用旋复花、半夏辈。治膈间湿痰而崩止者,亦是此意。

〔《大》〕崩中下血不止,小腹痛。

芍药(一两,炒黄) 柏叶(六两,微炒。丹溪云∶柏叶性多燥)上水一升,煎取**,入酒五合,煎取七合,空心,分为二服。一方为细末,酒调二钱。一方有鹿角胶等分,酒调,治白带,脐腹痛。

〔世〕牡蛎散 治月水不止,众药不愈者。

牡蛎火 研细,用醋调成丸,再 过通红,候冷研细,出火毒,却用醋调艾末,熬成膏,和丸如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醋艾汤下。

〔《素》〕阴虚阳搏,谓之崩。(阴阳别论)〔垣〕凉血地黄汤 治妇人血崩。是肾水阴虚,不能镇守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

生地(半两) 黄连(三分) 黄柏(二分) 黄芩(一分) 羌活 柴胡 知母 升麻 川芎(各二分)防风(三分) 本(二分) 甘草(一分) 红花(少许) 归身(五分) 细辛(一分) 荆芥穗蔓荆子(一分)上 咀,都作一服,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空心。足太阴脾之经中血海二穴,在膝膑上内 ,白肉际二寸中。治女子漏中恶血,月事不调,逆气腹胀,其脉缓者是也,灸三壮。足少阴肾之经中阴谷二穴,在膝内辅骨后,大筋下、小筋上,按之应手,屈膝取之。治膝如锥,不得屈伸,舌纵涎流,烦逆溺难,少腹急引阴痛,股内痛,妇人漏下不止,腹胀满不得息,小便黄如蛊,女子如妊身,可灸三壮。

〔《大》〕小蓟汤 治崩漏不止,色明如水,得温则烦闷者。此阳伤于阴,令人下血,当补其阴。

脉数疾小者顺,大者逆。

小蓟茎叶(研,取汁一盏) 生地黄汁(一盏) 白术(半两,锉)上三件,入水一盏,煎至一半,去渣温服。

芎 酒 治崩中,昼夜不止,医不能治。

芎 (一两) 生地汁(一盏)上用酒五盏,煮芎 一盏,去渣,下地黄汁,再煎二三沸,分为三服。

治崩中去血不止。

大、小蓟根(五两) 白茅根(三两)上二味,细切,用酒五升,煮取四升,去渣,分四服。

〔丹〕漏下乃热兼虚,四物加黄连。

〔云〕金华散 治血室有热,崩下不止,服温药不效者。

延胡索 瞿麦穗 当归 干姜 牡丹皮(各一两) 石膏(二两) 桂心(别研为末,七钱半)蒲黄(半两) 威灵仙(七钱半)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空心温服,日二。

〔《大》〕治崩中下血。黄芩不以多少,为细末,每服一钱,烧秤锤通赤,投酒中令沸,却用其酒调服。(许学士云∶崩中多用止血补血药治之。阳乘于阴,前所谓天暑地热,经水沸溢是也。金华散亦妙。)〔丹〕经水多,去不能住,以三补丸加莎根、龟板、金毛狗脊。(三补者,芩、连、柏也。)〔子和〕孟官人母,年五十余,血崩一载,佥用泽兰丸、黑神散、保安丸、白薇散,补之不效。戴人见之曰∶天癸已尽,本不当下血,盖血得热而流散,非寒也。夫女子血崩,多因大悲哭,悲甚则肺叶布,心系为之急,血不禁而下崩。《内经》曰∶阴虚阳搏谓之崩。阴脉不足,阳脉有余,数则内崩,血乃下流,举世以虚损治之,莫有知其非者。可服大剂。大剂者,黄连解毒汤是也。次以香附二两炒,白芍药二两焙,当归二两焙。三味同为细末,水调下。又服槟榔丸,不旬日而安。

〔垣〕丁香胶艾汤 治崩漏不止。盖心气不足,劳役及饮食不节所得。经隔少时,其脉两尺俱弦紧而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