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3/8)
送吳將軍還越序
將軍少從父行入粤。志在疆場。經涉山海。擣平寇盜。無役不有。無戰不克。視險如夷。復淵如陵。凡諸島酋。情形備殫。東倭發難。談者望重溟若登九天。視其燄如入火聚。兩粤節制司馬公。日與群僚計畫。咸束手無策。時薦將軍往偵之。具得底裏。東事遂以平。還報業已失故主。將軍功竟無以自鳴。惟步趨行伍。無復敢言天下事矣。然皆上下舉知將軍能。卒不能以振將軍也。每遇盜賊盤錯。則當事者。莫不力言將軍將軍。恨不以將軍坐隗上。事既則曰。非我不能也。時若有言將軍者。則亦皆曰。將軍將軍哉。故將軍竟以名生忌。以能致禍。幾不免者數矣。時則向之稱將軍將軍者。則又皆以繩墨自多。且恐入將軍不深也。嗚呼。世故如此。豈復敢言丈夫事哉。南夷犯順。諸肉食者色皆墨。將軍時在囹圄中。予思有以任疆場之肩負者。舍將軍指不再屈。遂力請出將軍。多方調護。置之前鋒。將軍犯重濤。陟峻嶺。連戰及花封。攻巢破穴。楊大將軍知將軍。故不蔽其能。而斬馘俘擄之功。最於行閒。將軍竟以忘身一剏。心膂俱竭。事竣。一病而死者幾矣。由是而知將軍數亦奇矣。將軍至是。亦深知其不偶也。乃負妻戴子而歸。將為五湖之遊矣。將軍塵埃中人也。余非以意氣許可將軍者。葢蟷蠰怒臂以當車轍。孰不知其力不足哉。然而一怒以當之。非在力也。余以是知將軍。若九方之相馬。豈可以牝牡驪黃以盡其質哉。余以是感慨世之皮相者。規規乎毛色之閒。非余所以稱將軍也。行過曹溪。將別余。適遇於江上。留連信宿。乃為詩以言別。非以將軍能高舉也。辭不及意。笑不在言。
周子悟一篇序
周子希顏。字如愚。泰和人。三世孤貧篤孝。苦心堪輿。海內名公大人。莫不折節傾心。信若谷響。以其言有徵。而事不爽。故聽若聲音。奇驗非一。己卯秋杪。因韶太守任使君入曹溪。曹溪為六祖大師法身住處。其山剏開於梁初。神僧智藥大師。謂與西天寶林無異。不世道場也。余以凋弊竊疑之。質諸周子。周子曰。陰陽不經故也。以其左來而右去。故始大而終小。即此一言。疑滯頓釋。由是而知周子之言形家。非直形也。及出悟一諸篇。益見周子之得於自性之真。特藉形以發其奧耳。嘗讀王維詩云。山河天眼裏。世界法身中。且眼不能著纖塵。而曰容山河。法身不可以色相。而曰包世界。繇是觀之。又奚可形色言之哉。此理之微。誡不可言傳。而在妙悟。故周子之論山川。必本諸真氣。真氣聚而成形。譬若人身。必有周身之血脉。脈之融會而為穴。故凡人之生也。病苟砭得其穴。則足以啟死生。人之死也。葬若阡得其穴。則足以化凶吉。固其理也。語曰。天地同根。萬物一體。是則大地一形也。陰陽一氣也。死生一致也。以一氣而視大地。則目無全牛。以一穴而視死生。則脉無遺髮。若從一葉以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