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朝天女,第十二版风云传(6/7)
中感叹说:“贵妃一例不当殉,岂衔上恩自裁以从天上耶!”这种“自愿”的现
象还十真六是开绝无仅有。
集体自杀朝鲜女子命丧他乡
明代殉葬的方式主要是自绕、绝食,具体过程鲜见于正史。不过朝鲜《李
朝实录》中详细记载了给成祖殉葬的殡妃集体从殉过程。
被挑选出来殉葬的宫女殡妃共三十余人。集体“自杀”那天,是明永乐二十二
年十月戊午。先让她们在殿外用餐,吃完后带到殿内,彼时“哭声震殿阁”。殿内
放了三十多张“小木床”,这些即将赴死的妃殡被命令站到木**去,她们的头顶
上方是已经准备好的绳子,末端结圈,“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雄颈而死。”
在这三十多个人中,有两个是朝鲜进献的女子,一为韩氏,身份大概是宫女
一为崔氏,封号“美人”。上殿之后,仁宗亲自进来与她们“辞决”,韩氏突然跪
倒在地,苦苦哀求仁宗放她回国,因为家里还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可是仁宗不为所
动,最终这两个朝鲜女子只能在异国他乡命归黄泉。韩氏临死时,她的乳母就在一
旁送别,韩氏回头对她喊到:“娘,吾去!娘,吾去!”话还没说完,脚下的小木
床就被抽掉。转瞬之间,三十多个女子就被活生生地吊死。
殉葬的“报酬”—朝天女户
为了对这些殉葬人有所补偿,下一任皇帝多半会给她们及她们的亲戚一些好
处。最常见的是追赠溢号,表彰其行。比如宣宗死后,“殡何氏、赵氏、吴氏、焦
氏、曹氏、徐氏、袁氏、诸氏、李氏、何氏皆从死。正统元年,皆追加赠溢。册文
曰:‘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而且“岁时梢食
于本陵之享殿,俱得标名沾祭”,也就是可以分得皇帝的一点“香火”。至于其亲
戚,有时也能得到优恤。有一明宫词这样写道:“掖廷供奉已多年,恩泽常忧雨
露偏。龙驭上宾初进爵,可怜女户尽朝天。”这词中所提到的“朝天女户”就是
得到优恤的殉葬者家属。
《明史·后妃传》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
如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世袭锦衣!千百户,人谓之‘太祖朝天
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皆然。”这些人多为殉葬妇人的父亲或兄弟,他们的
“朝天女户”的身份还是世袭的。不过这种优待究竟持续了多久,很难断定。
【明英宗废除殉葬制度】
在明朝皇帝之中,英宗朱祁镇是公认的没有建树的皇帝。他是明宣宗朱瞻
基的长子,九岁登基,短短38年的生命之中,经历了被也先掳去的“土木之
变”,两次当皇帝,一次当太上皇,一生都受制于人。当景泰帝去世时,他还安排
了给他殉葬的殡妃,似乎也没有要取消殉葬的意思。可到自己临终时,却作出这样
一个决定,这跟周宪王朱有炖有一定的关系。
周宪王朱有炖是太祖第五子朱楠之子,死于正统四年,死时没有孩子。他
死之前,通过某种途径向英宗表达了死后丧事从检、不需要殉葬的意思。英宗对此
事非常重视。
朱有炖死后,英宗亲自下旨给其弟朱有姗,说起这段往事,并嘱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