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7/9)
山圖
山圖,隴西人。少好乘馬,馬踏之,折腳山中。道人教以雌黃、當歸、羌活、獨活、苦參服之,一歲而不嗜食,病愈身輕。道士問之,自言:五嶽使之名山採藥,能隨吾,使汝不死。山圖追隨之六十餘年,一日一歸來,行母服於家。期年復去,莫知所之。
谷春
谷春,礫陽人。漢成帝時為郎,疫死而尸不玲,家發喪行服猶不敢下釘。三年更著冠績,坐縣門上,邑中人大驚,家人迎之,不肯歸。發棺,有衣無尸。留門上三宿,去之長安,止橫門上。人知而追之,復去。之太白山,立祠於山上,時來至其祠中止宿焉。
陰生
陰生常求乞於長安市中,市人厭之,有以糞灑其衣者,其衣不汙。如故長吏聞之,試收擊著栓桔,而復在市中,又試欲殺之,乃去。灑糞之人家室自壞,殺十餘人。
臣道一曰:陰生之道,為萬世困窮無告者設也。彼市人家室自壞者,蓋惡之貫盈,殃及之爾。觀其為惡不俊,以凌辱孤貧為意,可見其不仁之甚者。如陰生,特因其事以示其化也,非陰生害之也。又如曹國舅之隱悲,曰王遁甲之墮丐者,類皆此意。《道德經》曰: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陰生之道,非以是乎。
子英
子英者,舒鄉人也。善入水捕魚,得赤鯉,愛其色好,持歸著池中,數以米穀食之。一年長丈餘,遂生角,有翅翼。子英怪異,拜謝之。魚言:我來迎汝,汝上背,與汝俱昇天。即大雨,子英上其魚背,騰昇而去。歲歲來歸故舍,食飲見妻子,魚復來迎之。如此七十年,故昊中門戶皆作神魚,遂立子英祠云。
服閒子
服聞子,不知何所人也。常止莒,往來海邊。諸祠中有三仙人,於祠中博賭瓜,顧聞令擔黃白瓜數十頭,令暝目,及覺,乃在方丈山,山在蓬萊山南。後往來莒,取方丈山上珍寶珠玉賣之。久久一旦髡髮著赭衣,貌更老。人問之,言坐取廟中物云。復數年,貌更壯好,鬢髮如往日時矣。
文賓
文賓,太丘鄉人也。賣草履為業,數取嫗,數十年輒棄之。後時故嫗壽老,年九十餘,續見賓更壯。他時嫗拜賓,涕泣謝。賓曰:不宜至正月朝,儻見會鄉亭西社中邪?嫗老,夜從兒孫行十餘里,坐社中待之。須臾到,賓大驚曰:汝好道邪,知汝爾。前,不去汝也。教令服菊花、地膚、桑上寄生松子,取以益氣,嫗亦更壯復百年見云。
商丘子胥
商丘子胥者,高邑人也。好牧豕吹竽,年七十不娶婦而不老,邑人多奇之,從受道問其要,言但食木、莒蒲根,飲水,不饑不老。如此傳世見之三百餘年,貴戚富室問之,取而服之,不能終歲,輒心息慢矣,謂將復有匿術也。
子主
子主,楚語而細音,不知何所人也。詣漢江都王,自言:育先生雇我作客,三百年不得作。直以為狂人也。問先生所在,云在龍眉山上。王遣吏將上龍眉山巔,見育先生,毛身廣耳,披髮鼓琴。主見之叩頭,吏致王命,先生曰:此子主,吾比舍九世孫。且念汝家當暴死女子三人,勿預吾事。語竟。大風發,吏走下山。比歸宮中,相殺三人。王遣三牲立祠焉。
陶安公
陶安公,六安鑄冶師。數行火,火一旦散上行,紫氣衝天,安公伏冶下求哀,須臾朱雀止冷上,曰:安公安公,冷與天通,七月七日,迎汝赤龍。至期赤龍降,大雨,而公騎之束南上一城,邑數萬人眾共送視之,皆與辭決也。
赤斧
赤斧者,巴戎人。為碧雞祠主簿,能作水頑煉丹與消石,服之三十年,反如童子,毛髮生皆赤。後數十年,上華山取禹餘糧餌,及賣之於蒼梧、滇江問。累世傳之,手掌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