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5/8)
示履初崇禪人
禪人生長豫章。素有向上志。聞老人逸老匡山。遂棄世諦緣。潔心來參。因留入眾。隨時入室。久之。察其多軟暖之習。而骨氣不剛。故入道之心不猛。居常策其不逮。一日拈香請益。老人因示之曰。子有向道之志。而無振拔之氣者。以心力不純。故骨不勁。骨不勁。故無剛毅勇猛之志。所謂中無主不立耳。所以中無主者。以第一無真實為生死心故。無決定久遠不退之志。既無決定之志。則一切趨操。無特達之行。所以因循舊習。悠悠日月。但守閒散。任意以為自在無拘。於心既不知撿。而於四大幻身。亦無支持之力。故日用現前。全無真實工夫。亦無真實受用耳。從今日去。先要發一片真實為生死心。立一定久遠不退之志。盡此形壽。決定要究明己躬下一段大事。畢竟要齊古人。方不負此生平。要如古人。必以一則公案。為參究話頭。如永明大師。念佛審實的公案。最為穩當。即將心中。從前一切夙習知見妄想思筭。一齊放下。放到無可放處。單單提起一聲阿彌陀佛。即看此念起處審實者念佛的是誰。且念且審。又審又念。靠定一念。審實得力處。便覺心如墻壁。究到究不得處。便是得力時節。如此久久參究。參到心無用處。如老鼠入牛角時。忽然一念迸裂。便是了生死的時節也。子能如是用心。如此著力。自然骨剛氣猛。名為挺特丈夫。視前軟暖之狀。真日劫相倍矣。子其勉之。
示慧鏡心禪人
吾佛說法。以一心為宗。無論百千法門。無非了悟一心之行。其最要者。為參禪念佛而已。而參禪乃此方從前諸祖創立。悟心之法。其念佛一門。乃吾佛開示三賢十地菩薩。總以念佛為成佛之要。十地菩薩。已證真如。豈非悟耶。然皆曰。不離念佛念法念僧。善財參五十三善知識。第一德雲比丘。即單授以念佛解脫門。及至末後。參見普賢。為入妙覺善知識。乃專回向西方淨土云。親覩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由是觀之。即華嚴為最上一乘。而修稱法界行。始終不離念佛。十地聖人。已證真如。尚不離念佛。而末法妄人。乃敢謗念佛為劣行。又何疑參禪念佛為異耶。是闕多聞。不知佛意。妄生分別耳。若約唯心淨土。則心淨土淨。故初參禪未悟之時。非念佛無以淨自心。然心淨即悟心也。菩薩既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