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老人梦游集

第9章(6/8)

而不捨念佛。是則非念佛。無以成正覺。安知諸祖。不以念佛而悟心耶。若念佛。念到一心不亂。煩惱消除。了明自心。即名為悟。如此則念佛即是參禪。若似菩薩。則是悟後不捨念佛。故從前諸祖。皆不捨淨土如此。則念佛即是參禪。參禪乃生淨土。此是古今未決之疑。此說破盡。而禪淨分別之見。以此全消。即諸佛出世。亦不異此說。若捨此別生妄議。皆是魔說。非佛法也。

示修六逸關主

余初度嶺。至五羊時。菩提樹下。弟子修六逸公。即相率同輩歸依。乃至出嶺之南嶽。遊吳越。相從於艱難困苦中。始終二十五年。未嘗少閒。及余歸隱匡廬。公素為生死心切。志求向上。亦相從於金輪峯頂。閉死關三年。單提一念。幸有自信之地。今以省師歸故山。拈香請益。老人因示之曰。出家為生死。求向上一路乃本分事。禪人死關三年。其於放下身心。抖擻客塵煩惱。消磨習氣。乃最初一步。業已自信。但於參究生死病根。未能頓拔。以參禪先須識取生死病根。方能用藥調治耳。何謂生死病根。以貪瞋癡慢。皆以我見而為根本。一切聖凡。二種生死。皆因執我。然我依見立。是則妄見。乃我執之本。稱為法身之刺。見刺不拔。生死難出。是以一切凡夫。執身心人我是非之見。一切外道橫執邪見。二乘聖人。執生死涅槃。欣厭取捨之見。一切菩薩。執有生可度。有佛可求之見。等覺聖人。未忘佛見法見。故有二愚。乃至祖師門下。初學參禪者。則多先起待悟之見。於未悟中。妄起未得謂得之見。及有一念狂心暫歇處。即執為妙悟。便生得少為足之見。即將古人言句。攀扯回為己解。執為[糸-八]妙之見。以此蘊集於懷。不肯唾却。久之釀成毒藥。以致悞墮邪見。縱有一念頓悟自心。本來無物。則又墮在光影門頭。以為究竟之見。所以雲門道。只饒得到法身。為法執不忘。己見猶存。墮在法身邊。謂之抱守竿頭。則永無超脫之見。總之但有絲毫情見未除。皆是生滅邊收。通是生死病根。縱然悟得。尚屬生死。故云悟之一字。亦須唾却。何況全未了悟。但依希恍忽。便起知見。自以為得。即將古人現成語句。把作自己妙悟。此皆墮自欺。全非真參實究功夫。如此用心。皆是未識生死病根之過也。所以古德云。不用求真。唯須息見。苟知見消亡。不真何待。所以佛示阿難云。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此其究竟窮元。單以見為生死病根。以從法身而起妄見。見有身心世界。而沈生死。故今以離見為出生死。證法身之極則也。馬鳴大師。示人以離念為真修實證。以因念有見。若見謝則念自離。妄自泯矣。是知貪瞋煩惱之病根淺。唯獨見刺之病根深。最為難拔。故參究工夫。煩惱易斷。習氣難除。習氣不除。則妄見潛滋。妄見滋。則縱有悟處。皆成習氣。以成魔見矣。所以棱嚴經中。說見魔最深。隱而難知也。禪人有志。真參實究。直須看破。切不可墮在知見網中。正當做工夫時。只將趙州無字。與六祖本來無一物同參。於未提起時。先將身心內外。一齊放下。放下又放下。放到無可放處。透底看者無字。畢竟有什麼氣息。纔有一念起處。當下一覷。覷定看他。畢竟是个甚麼。如此安身立命。在話頭上靠定。深錐痛劄。一念不移。如老鼠咬棺材。自有透脫時也。切不得將古人公案言句。蘊在胸中。將來比擬。以擬心即錯。決不是古人見處。至於尋常應緣時。只將話頭靠定。歷歷孤明。自然不被境風搖奪。乃至與人接談時。切不可將古人公案。作自己知見。以資談柄。此一種病根最深。以正當說時。直圖爽快。全不知不是自己本分事。以此縱心矢口。全不曾回頭照看。所以不知是病。若養成此病。則將為大我慢魔。乃狂魔之所攝持。今目中所見。緇白好禪者。比比皆然。不可不懼也。古人參禪。無別[糸-八]妙。只是肯將凡情聖解。一齊掃却。放得胸中空落落。不留絲毫知見作主宰。知見不存。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