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7/8)
示慧[糸-八]興後禪人
東海佛法不行之地。自靈山桂峯師開化。令捨邪歸正者不少。老人昔居海印寺。歎師法利之盛。其諸弟子。能說法者居多。今學人興後。乃嫡孫也。老人別靈山。二十有八年矣。辛酉歲後。來參匡山。改歲後辭歸故山。請益修心法要。老人因示之曰。佛最所訶者。煩惱所知二種障。為生死根本。然煩惱障。乃貪瞋癡愛。為凡夫生死根本。所知障。乃佛法知見。為三乘聖人。生死根本。苟二障不除。則眾苦無由得出也。嗟今世人。不知佛法者。固無足怪。即學佛法人。不斷除煩惱又以所學佛法。為所知障。生長我慢。重增煩惱。心地染污。種子觸發。現行放逸。身心毫無撿束。循情造業。豈非大謬耶。學人今聞老人開示。知為生死大事。發心參求。本地工夫。此乃最勝願力。但今參究工夫。不用別求。只要將胸中舊有習氣種子。一一打點乾乾淨淨。不許觸發現行。就於日用對境逢緣。起心動念處。當下看破。不許相續。其用心下手。只如棱嚴經所說。觀音耳根圓通。旋倒聞機。返聞自性。一則觀門。最好用心。若於日用見聞處。果能返觀自性。則不隨外境流轉。如此念念返流。則念念是歸真之路。如此用心。若習氣不除。觸發現行。定不得力。此全在違現業一著。為最上行也。然又必要為生死心切。乃肯下死工夫耳。學人實為生死。真切用心。乃有受用。不是說了便休。作一種佛法知見也。
示淨心居士
往老人過吳中。淨心居士。參禮請益。老人示之以念佛法門。以念佛如水清珠。能清濁水。故以淨心為道號。別數年矣。今書來云。念佛難成一片。復請開示。老人因示之曰。修行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云念佛成片。且眾生無量劫來。念念妄想。情根固蔽。即今生出世。何曾一念痛為生死。日用念念循情。未常返省。今欲以虗浮信心。就要斷多劫生死。所謂滴水救積薪之火。豈有是理哉。若果為生死心切。念念若救頭然。只恐一失人身。百劫難復。要將此一聲佛咬定。定要敵過妄想。一切苦念念現前。不被妄想遮障。如此下苦切工夫。久久純熟。自然相應。如此不求成片。而自成一片矣。此事如人飲水。冷煖自知。告訴不得他人。全要自己著力。若但將念佛做面皮。如此驢年無受用時。直須勇猛。更莫遲疑。
示仁天老宿持法華經
仁天大德。誦法華經二十餘年。將行請益。因謂之曰。法華最上一乘。乃吾佛久秘之要。為授記諸弟子之券書也。六祖云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經不解意。與義作讐家。二十七祖云。入息不居陰界。出息不涉眾緣。常轉如是經。百千萬億卷。如上二祖所說。仁天畢竟如何持此經耶。經云。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如是。則六祖縱許解意。亦未能持。又云。此經開方便門。以示諸法真實之相。如是。則山河大地。草木瓦石。無非實相。縱若二十七祖。離出入息亦未能持。然則仁天畢竟如何持耶。如佛所說。持品。乃至展轉第五十人轉教持經。功德不可思議。由是觀之。轉教之功。不論解義不解義。離息不離息。但能一念信心。自知本有。則慧命不斷。由是老人。最讚青蓮法社。以持法華為妙行也。以一聞此經。便下成佛真種。仁天以此轉教多人。能如佛所讚歎。更有何法。過於是乎。
示沈大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