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再战不战,只在一念(9/10)
湾有“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之谚语。
窃瓜祈子
在湖南的衡阳“中秋晚,有送瓜”一事。凡席丰履原之家,娶妇数年不育
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日,于菜园中窃冬瓜一个,须令园主不知,以彩色绘成
面目,衣服裹于其上若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炮,送至其家\”年
长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门中念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受瓜者设盛筵款待
之,若再事然。妇得瓜后,即剖食之。俗传此事最验云\”在衡阳,凡是村里结
了婚没有生育儿女的人家,\”只要人缘好,村里都会有人给他们\”送子\”。
在湖南的其他地区,也有以瓜送子的习俗,与衡阳类似、中秋节晚上,趁
主人赏月不在屋时,要好的邻居就秘密地为他送子。送子的人必须是已经有儿女的
人。他们先选中村里最恶的一户人家的瓜园,从园中偷一只大冬瓜,在瓜上画娃娃
的面目,再用一节五寸长的小竹管插入冬瓜腹内,顺着竹管往里灌水,直到灌满为
止。送子人将冬瓜藏在主人的被窝中,等主人回房睡觉时用手拉被,冬瓜娃娃一
动,水便顺着竹管流了出来,就像小孩尿床一样。而丢瓜的人家一早起来便骂,据
说,骂得越凶,将来生的娃娃越健壮。如果第二年真的生了儿女,便要儿女拜送子
的人\”干爹\”、\”干妈\”。
在贵州也有偷瓜送子的习俗。晚上偷瓜时故意让被偷的人知道,以惹起怒
骂,骂得越厉害越好。瓜偷来后,要为它穿上衣服画上眉,装成小孩的形状,敲锣
打鼓,用竹舆抬送,送到无子的人家,接受瓜的人必须请送瓜人吃一顿月饼,然后
陪伴着瓜睡一夜,第二天早晨将瓜煮熟吃掉,认为从此便能怀孕了。
安徽秋县一带,中秋节时,大人们让稚童愉人家的矮瓜或者连娘带子的子
母芋,泥水淋漓地放到新婚人家的被子里,弄得床褥极脏。用这种方式表示送子。
有诗说:“送子中秋记美谈,瓜丁芋子总宜男。无辜最惜红绞被,带水拖泥那可
堪。”
中秋博饼
在福建厦门,每逢中秋佳节临近,夜色阑珊中的厦门
大街小巷便会传出博饼时散子撞碰瓷碗的悦耳叮当声。厦门的“博饼”,也叫
“博中秋饼”、“博会饼”。这一风俗的形成与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据传是36
6多年前,郑成功屯兵厦门,每到8月15日月圆之时,满怀反清复明之豪气的将
士们,难免有思乡思亲之情。为排解和宽慰士兵佳节思念家乡亲人之苦,郑成功的
部下洪旭明了一种博饼游戏,让士兵赏月博饼。郑成功亲自批准从农历13至1
8,前后6夜,军中按单双日轮流赏月博饼。这独特的游戏,后逐渐在民间流传和
改进,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早年,博状元饼,多为亲友或结拜兄弟姐妹间大
家出钱,购买一二会月饼,共同博之,谁得“状元”,来年中秋节要赠送一会给大
家博。其中有人生男孩的要送两会。这样,年年有增无减,会饼越来越多,只好再
分开两独立组。一般家庭由长辈主持,每年买一二会,全家围成一圈博之。
客家习俗
客家人过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称八-->>